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暗黑的世界: 淺談美國農業與世界的關係






大家好 今天講這主題有點敏感, 不過我不是個反美主義者, 我必須事先說明一下。

今天這個標題下得相當沈重,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只是台灣在美國農業底下的犧牲品, 而是全球是否都是美國農業政策底下的犧牲品呢!?

美國, 大家口中的正義之師, 世界警察, 其實實在很諷刺的是美國人的兩手策略玩得很漂亮。順我者, 請你吞下美國農業出口需求; 逆我者, 當然就請你嚐嚐美國大兵手上的槍桿子。

今天, 對於太政治的話題我並不想多加深入探討, 畢竟政治環境現實並非小老百姓可以解決的。但是, 站在食品的立場, 我便來談談美國農業部和整個美國食糧的運作與潛在在你我身邊的危機。

講到美國農業政策, 當然就是要講講美國農業部。

以下資料截取自 Wiki 維基百科

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縮寫: USDA)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內閣部門。前身是1862年5月15日成立的聯邦政府農業司,1889年1月15日改為農業部。1994年根據《農業部重組法》進行了重組。
該部的主要職能是:通過對農業生產的支持,提高美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包括:

(1)向人民提供安全、有營養、可購買的食品
(2)保護農業、林業和牧業用地
(3)支持鄉村社區的健康發展
(4)向鄉村居民提供經濟發展的機會
(5)為美國的農林業產品和服務開拓海外市場
(6)消除美國乃至世界的飢餓現象

美國農業部在第五點和第六點是最為令人詬病的部份。當然, 農產品的傾銷受害者可不僅僅是台灣。包括日本, 韓國, 菲律賓和所謂的美國同盟國家圈圈內的眾小弟們都嘗過且正在接受美國玉米大豆以及肉製品的高量貿易逆差。

然而, 追根究底, 真的是美國政府或是美國農業部讓我們這些小國家這麼辛苦嗎? 這後面其實藏著更可怕的組織集團, 以及更恐怖的生態浩劫。


其實, 寫到這裡, 我突然打了一個很大的冷顫。這真的很可怕~



" 孟山都 (Monsanto)" 是一個非常老牌的食糧公司 ( 老實說我也投了這家公司的履歷, 所以他們也都有熱情的寄一些職缺的面試offer給我)。

我稱"孟山都"是最可怕的邪惡集團


孟山都, 1901年成立, 是一個跨國性的農業生物技術公司。一開始的孟山都是個食品添加物公司, 他們製造了糖精(又是一種危害身體產品), 並和可口可樂公司合作並逐漸茁壯。隨著時間的過去, 孟山都於1928年開始生產製作化肥料, 也因為在這些基礎的之下, 他們開始開發除草劑, 並研發出了美國在越戰時所使用的澄劑(Agent Orange)。澄劑是非常強效的落葉劑。 在越戰時, 美國苦於越共的游擊戰以及叢林戰打法, 因此大量撒下所謂的落葉劑。

我給大家一個簡單的連結:

"越戰澄劑遺害300萬人 越南受害者在美提告訴"

http://www.nownews.com/2005/02/25/11183-1757791.htm


除了落葉劑之外, 孟山都公司提供了純化放射物質"鐶" 來作為美國核能武器的開發。美國孟山都在化學方面算是成了政府主要左右手。目前的孟山都, 更是正在進行著連美國政府都無法挽回的控怖行為 : 控制世界糧食。


孟山都除了為市佔率世界最高的強力除草劑Roundup-草甘燐除草劑 的製造商,另一方面, 孟山都更是世界上70~90%的基因轉殖作物的擁有者。

Gene Modified Organim (GMO), 生物轉殖生物體, 包括了植物以及動物。而美國在實現農業部門的兩個目標 : 1. 為美國的農林業產品和服務開拓海外市場 以及 2. 消除美國乃至世界的飢餓現象, 便與這個最可怕的集團再次的掛上了鉤。

孟山都利用農桿菌將抗病毒, 抗旱以及早熟等等基因轉入一般作物之中, 成功開發出數項基因轉殖作物, 例如具有抗藥性的大豆(利於噴灑大量農藥而不致死), 具有鮭魚基因的番茄(耐碰撞), 還有包括了玉米, 棉花, 小麥等等作物轉殖入抗菌性高或是提高產量的基因。

可能有人會問, 就算如此又如何呢? 目前已知的報告, 數種轉殖玉米導致被餵食的小鼠生育率下降, 另外有文章也指出轉殖基因作物食用後的牛出現抗藥性, 而人類吃牛肉之後亦有可能出現抗藥性。這並非代表人類越來越健康, 而是人類即將出現可怕的浩劫 : 無藥可醫。另外, 為了增加鮭魚產量而基因改造的大胃王鮭魚,也出現了攻擊性~這一切的一切還包含我沒有在文章提出的小麥大麥或是其他作物或動物。

或許你也會問, 那美國在哪裡種阿~他人民不吃嗎?

很遺憾的, 美國農業部就是利用"非洲貧脊的乾旱土地" " 亞洲未開發國家的糧食缺乏“ 等理由, 讓孟山都砸錢砸人在這些需要幫助的地方, 而這些基改食品真的幫助了他們嗎?抑或是害了他們?

當這世界的作物開始走向基因改造~上帝是否會哭泣

農桿菌或根瘤菌, 原本為植物間的傳染病。而今卻被利用為將特殊基因感染作物的武器。然而, 菌種的交叉感染或是作物的花粉間的傳播, 亦有可能造成另一廠的生態浩劫。而身為最高及掠食者的人類, 是否會把整個生態鏈完全改變?


美國的政府態度 : 控制世界糧食 便是控制世界。

孟山都 : 控制基因作物種子, 便是控制世界糧食。


這兩者, 就是因著這可怕又愚蠢的想法而掛鉤著~你我也不能倖免。



題外話

打這篇文章我打得很凌亂, 應該說閱讀起來可能比較困難。 原因無他, 只是這個議題並非一言兩語可以解釋的完全的。就例如最近的萊客多巴胺議題, 老實說我對於肉類含萊客多巴胺並沒有太大的反對。 因為,在台灣, 你吃下的毒素比萊克多巴胺毒上幾萬倍的東西多的是~而萊克多巴胺都還算是"在光明面的壞東西“。我們可以規制他, 防範他, 避免他或是無視他~隨妳高興。

但是, 基改食品呢? 我們所不知道的還包括美國畜牧的方法, 噴灑農藥的方法, 甚至~利用科學的技術改變了自然規律的方法。


順道一提~老共很機車~老美呢?


孟山都:美国消灭中国的武器?
http://view.news.qq.com/zt2011/transgene/index.htm


法國導演所製作的 : 孟山都的基因改造世界 (必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9NZKUJ92Zs (第一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3jiKljuFw&feature=relmfu (第二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YUtPxijL_g&feature=relmfu (第三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_nSK7baYc&feature=relmfu (第四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ESyedKr4w&feature=relmfu (第五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Q8Nq-9rC78&feature=relmfu (第六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hbOEwI00&feature=relmfu (第七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CT9l2vQdJY&feature=relmfu (第八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QmX1bIECHU&feature=relmfu (第九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VWTibxIOY&feature=relmfu (第十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08Xcnnt9Go&feature=relmfu (第十一集)




妳 今天孟山都了嗎?


參考資料

(1)http://enjoylohas.pixnet.net/blog/post/23949812
(2)http://pots.tw/node/4786

參考網站 Youtube/Wiki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抗癌小常識- 花椰菜是好物









很開心收到讀者的來信, 想要知道誘人的花椰菜有什麼功效。
為了感謝該讀者的熱情閱讀, 小弟特別製作了一個小小的專題,
討論一下花椰菜有什麼功能和花椰菜怎麼吃健康。

2010年的期刊, Molecular cancer, 披露了花椰菜的抗癌特性,
或許這不是一個新的題材, 不過也明確指出花椰菜在預防prostate cancer (前列腺癌)的功能性。(註1)

話說回來, 簡單介紹一下花椰菜的基本資料 (註2)

花椰菜〈Caulif Lower〉為十字花科蔬菜,屬甘藍類。食用花蕾部分,分白色及深綠色兩種,亦為十字花科中含sulforphane最多的代表食物,由於花蕾為可食部分,含豐富植物荷爾蒙及化合物。

花椰菜和其它十字花科蔬菜一樣,除含維他命A、B、B2及維他命c外,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其中維他命C含量豐富,為檸檬的3.5倍,及蘋果的26倍;含有礦物質銅、錳、鉻、鉀和碘;一天食用約100公克花椰菜,則一天所需的維他命C供應即已足夠。

而花椰菜富含抗氧化(抗癌物質), 我簡列如下 :


(1) Indoles (吲哚): 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發現, 花椰菜中含吲哚-3甲醇, 可以抑制乳癌的增生及擴散。

(2) Beta-Carotene ( beta 胡蘿蔔素) : Beta胡蘿蔔素是相當有名的抗氧化植物素, 細胞氧化傷害為細胞突變與癌化的重要機制之一, 攝取適量的beta carotene可以抑制氧化作用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註3)。除此之外, Beta-carotene也被證實可以誘導細胞雕亡( Cell apoptosis), 是廣泛性抗癌物質

(3) 芳香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wates) : 抑制致癌物質活性, 分解致癌物質(Carcinogen), 避免細胞傷害。

(4) 葉酸 ( folic acid ) : 抑制癌細胞訊息傳遞, 抑制癌細胞增生。

(5) 粗纖維 ( fibers ) : 促進腸胃蠕動 減少大腸直腸癌風險。



花椰菜 不適合水煮、抗癌物質會跑光光

雖然是英國研究, 不過應該是真的。花椰菜經過水煮之後, 水溶性的營養物例如isothiocyawates, 葉綠素和維生素C等等會因為水煮而喪失, 因此專家建議用微波的 (<---微波真的安全嗎..)

除此之外, 花椰菜清洗不易, 農藥殘留的比較嚴重, 因此建議大家記得要清洗乾淨唷~



(註1) Broccoli, PTEN deletion and prostate cancer: where is the link?
http://www.molecular-cancer.com/content/9/1/308


(註2) http://www.canceraway.org.tw/AboutUs_Show2.asp?AppCode=SITEPAGES&id=282

(註3) http://www.phytochemicals.info/phytochemicals/beta-carotene/anti-cancer.php


圖片來源 : http://big5.sznews.com/hom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3/20091119/0014224750fe0c6f25541d.jpg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牛奶惹得禍?- 飽和脂肪易引起炎症性腸炎(IBDs)







喝牛奶好或不好, 一直都見仁見智。有人喜歡喝牛奶是因為人體對於奶鈣的吸收相當優異, 奶蛋白也是素食者不可缺的蛋白質來源。不過, 最近也有許多對於喝牛奶是否真的對人體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質疑聲。


首先, 我先重點整理一些網路流言和科學實際上所證實的事情 :

喝牛奶 :

Q: 晚上喝牛奶睡得比較好

A: Yes, 奶蛋白中含色胺酸 (Tryptophan), 經代謝之後可變成 serotonin (5-羥色胺)和 melatonin (褪黑激素), 兩者在於神經安定皆有幫助, 前者安定情緒, 後者幫助睡眠。

Q: 牛奶是營養品, 喝越多對身體越好?

A: No, 適量飲用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牛奶的乳鈣, 蛋白質對於營養的吸收效率是相當好的。但是卻必須考慮到現今環境因素, 牛奶的品質和所含的環境荷爾蒙有可能造成身體的負擔與傷害。有文章指出喝牛奶與卵巢癌和乳癌的發生機率呈現正相關。Sweden's Karolinska Institute 於2004年在國際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了研究期間長達13年, 針對38-76歲, 61084位女性成人每日飲用兩杯牛奶進行統計後發現, 長期固定飲用牛奶的女性在卵巢癌以及乳癌的好發率較無飲用牛奶習慣的女性為高(Significant difference)(註1)。亦有研究指出galactose (半乳糖)是卵巢癌的主要原因(註2)。但是, 並非喝牛奶導致癌症, 也有論文表達相反意見, 提出喝牛奶抑制大腸癌的發生率(註三)。因此, 適當飲用才是正確的選擇。

Q: 喝牛奶對於骨質疏鬆症真的有幫助嗎

A: 一般的說法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鈣質生成減少,所以要多喝牛奶預防骨質疏鬆,但是,其實可能剛好相反,因為喝牛奶之後血液中的鈣質濃度會立刻升高,有助於吸收,但是,當血液中的鈣質達到一定程度後,身體為了維持體內鈣質的恆定狀態,就會藉由腎臟急速的排泄出去,可是人體在排泄的時候,他無法分辨什麼是多餘的鈣量,所以往往會把其他有用的鈣質也一併帶走,不只如此,通常還會連同鎂、鋅、鐵等其他的礦物質也一同排出去,就連氨基酸和維他命也會一起隨著尿液排泄出去。所謂「牛奶的鈣質容易吸收」這點對實際上來說好像卻會產生反向作用,隨著多餘的鈣質,連必須的鈣質或其他營養素也會一起被排出去。



Q: 喝牛奶會賬氣 澇賽

A: 有些人只要一喝牛奶就會拉肚子,不然就是出現腹脹、脹氣﹑腹痛、下痢等各種腸胃不適的症狀,這些症狀就稱之為乳糖不耐症。因為牛奶裡含有大量的乳糖,乳糖被身體吸收的過程中需要經過腸胃黏膜的酵素分解,將它變成普通的砂糖的時候才能被腸子吸收,不過有非常多的人因為缺乏這些酵素,所以只要一喝喝了牛奶就會出現胃腸障礙。


今天, 利用蔡朝淵學長所推薦的一篇2012年7月5日發表於 Nature的文章來跟各位報告喝牛奶有可能造成炎症性腸炎(IBD)。

這篇文章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伊利諾分校的Dr. Eugene B. Chang團隊所發表。實驗中分別使用含有不同類型的油脂的飼料(Low fat(低脂)- LF ; Polyunsaturated(多元不飽和脂肪,由safflower所萃取) - PUFA ; 以及Milk-derived Fat (牛奶來的飽和脂肪)-MF), 餵食介白素10缺陷鼠(IL-10 -/- C57BL/6)後發現, MF組別產生了顯著的炎症性腸炎(IBD)。

在過去, 2007年Nature雜誌曾經報導在胖子與瘦子腸胃道菌 Firmicutes(厚壁菌門,GP菌)/Bacteroidetes(擬桿菌門), 比例不同(註四), 瘦子體中多Bacteroidetes, 而較少熱量代謝力強的Firmicutes。

而牛奶所含飽和脂肪酸MF在老鼠食用後, 腸內除了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外, 飽和脂肪經過膽汁代謝豐富的硫化物也誘導產生了Bilophila Wadsworthia這類造成腸道免疫系統失調的有害菌。

多達6%的B.Wadsworthia菌引起了CD4+Th1型免疫反應, 包括了 IFN-g, IL-12的產生, 而MF組別的腸道中colitis數量也大幅出現進而造成腸道性腸炎(IBDs)。


在日漸西化的飲食, 又或是熱愛高溫炒炸的現代人飲食中, 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不僅只是牛奶中的飽和脂肪), 是會讓人體中腸道免疫環境改變並造成許多疾病。建議能攝取非飽和脂肪(植物性油脂)取代動物性油脂(飽和脂肪), 並多吃纖維並減少大量攝取動物性蛋白(雖然很難做到)。這樣才能盡量讓自己的腸胃道保持健康避免因為免疫造成的炎症性腸炎如克隆氏症等等, 否則肚子痛起來可是要人命的唷~!




註一 : http://news.bbc.co.uk/2/hi/4051331.stm

註二 : http://content.karger.com/produktedb/produkte.asp?DOI=10.1159/000325583

註三 : 同註二

註四 :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44/n7122/full/4441009a.html

圖片來源 : http://photo.sohu.com/20050324/Img224841866.jpg



文章 :

S.Devkota,Y.Wang, M.Musch, V.Leone, H.F-Peach,A.Nadipalli,D.Antonopoulos, B.Jabri and E.Chang. Dietary-Fat-induced taurocholic acid promotes pathobiont expansion and colitis in IL-10-/- mice. Nature.487.104-108.2012.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我的祕密A計劃

我的腦子裡面裝了很多東西,
除了腦漿, 腦袋瓜, 腦脊髓液以外,
還有很多idea!

這麼多idea不分享給大家實在很不痛快
所以就放在自己的網誌上吧!

關於珍珠奶茶口味的補氣口香糖之外
最近因為得到一個絕不算好缺的面試機會, 所以開始對脂肪有點興趣。

我不想被稱作一個胖子, 但實際上我的確是一個胖子,
所以對於心血管疾病就該好好瞭解一下。

在開始這個idea之前, 很抱歉跟大家說, 這個題目有點過於學術, 而且是比較深入的學術領域了。
可能有普羅大眾比較難以理解的部份就請多見諒囉。

故事是從聽了隔壁的竹田家發表後才開始的

簡介一下竹田家 香山大人的發表

簡單的說:

在人體免疫中, 自然免疫(Innate immunity)佔了很重要的角色。舉凡細菌病毒還是阿撒部魯的感染症都和自然免疫拖不了關係。

自然免疫有幾個特色 :

1. 非專一
2. 無記憶性

反正就是在體內看到異物就清除, 我喜歡叫做笨蛋免疫
但是, 因為有了笨蛋免疫才能成就聰明免疫, 也就是細胞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笨蛋免疫=自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有

1. Mast cell ( 肥胖細胞)
2. Phagocytes ( 吞噬細胞 ), 又包含

a. Macrophage ( 巨噬細胞)
b. Neutrophil ( 嗜中性球)
c. Eosinophil (嗜酸性球, 嗜伊紅球)
d. Basophil (嗜鹼性球)

3. Dendritic cell ( 樹突狀細胞)
4. NK cell-Natural killer cell ( 自然殺手細胞-->超帥氣的名字)
5. gamma-delta T cell ( 這個我比較不熟....XD)



竹田家香山大人發現了一種特殊的Macrophage, 他和一般的巨嗜細胞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常識中的巨嗜細胞主要功能在於抗原呈現(antigen presenting)。 Macrophage 是一種很專業的抗原呈現細胞, 經由HLA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將抗原呈現給 B細胞或是T細胞, 誘導聰明的細胞型免疫進行免疫作用。

而香山大人的Macrophage, 卻是抑制了免疫作用~夠屌吧! 完全顛覆常識的新型Macrophage阿!

CX3CR1(High)CD11b+CD11c+ Macrophage, 又稱為 Mreg, 之後我就簡稱Mreg吧!

Mreg 有幾個特殊的現象, 包括腸道特異性, 抑制CD4活性等等。

所以在bowel diseases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

講這麼多廢話 我的idea 都還沒開始~

因為一些原因, 不得不想想免疫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
所以便閱讀了一篇文章, 突然發現不得了阿! 真是有趣的新天地阿!



心血管疾病的簡單模式如下 :

吃很多油-->肥滿-->血管壁附著LDL-->"Macrophage"吞噬-->發炎-->心血管細胞死亡-->纖維細胞填補-->硬化

跟肝纖維化很像吧! 都是慢性發炎惹的禍阿!

目前所知引起炎症反應時會吸引Th1/Th17 CD4 細胞, 那麼~有趣的地方來了!

這血管中附著的macrophage or dendritic cell是靠TLR4去認知LDL進而造成發炎的~

這Macrophage/DCs 有 特殊的趨向性嗎?

就好比我喜歡OL風的女生~看到OL風女生就一直流口水要撲上去~
那新血管中攻擊LDL的Macrophage有趨向性嗎? 有沒有頭上貼著"我愛脂肪"的Macrophage呢?

爾後~Macrophage誘導的Th1/Th17有沒有抗原特異性呢?

所以~我設計了以下的assay


1. ApoE-/-老鼠製造 atheroclerosis model
2. Inject immature CD45.1+GFP+ macrophage to ApoE-/- mice by i.v.
3. 五天後, Assay 心血管壁上附著的macrophage (CD45.1+GFP+CD11b+CD11c+)

assay 方式 :

a. CX3CR1 high/intermediate/ low --> compare with Control

4. 將細胞sorting之後, 分析intake 脂肪的能力 ( in vitro, 3H-LDL uptake assay)

如果有所差異之後, 可以開始進行precursor 的找尋 ( by micro-chip)。


1. 有沒有脂肪控的巨噬細胞呢?
2. 有沒有抑制發炎反應(Mreg)的巨噬細胞呢?
3. 脂肪控巨噬細胞呼喚來的Th1/Th17/Treg有專一性嗎?是專一什麼呢?


嗚呼呼~這個! 好大的project阿!

解析出來的話, 應該可以應用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上面的藥物開發~


以上 請勿抄襲 謝謝 !

不過~要做出來要賭很大~勸博士班同學就~~~~看看就好!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顧肝人生-2 酒精性肝炎







和其他的肝炎狀況不同的是, 酒精性肝炎比較像是自找苦吃的疾病

酒精性肝炎, 顧名思義便是飲酒過量所造成的肝炎。那麼, 如何造成肝炎的呢?

酒精飲品相當高熱量, 多餘的熱量經過代謝後大部份都變成了中性脂肪並且堆積在肝臟造成所謂的脂肪肝。

脂肪肝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疾病, 一般而言因為肥胖造成的脂肪肝只要經過適度的運動以及節食便可以控制。

然而, 酒精性的脂肪肝卻有可能從酒精性肝炎逐漸變成肝硬化而導致肝癌。

那麼, 為什麼喝酒會傷肝呢?

一般而言, 酒精下肚之後最終會經由肝臟進行代謝。如上面所說, 酒精飲品本身屬於高熱量食品, 多餘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中造成脂肪肝。除此之外, 酒精中含乙醇會傷害肝臟細胞, 而為了彌補肝臟細胞所受急性損害之後的空間, 肝臟便會利用纖維母細胞進行填補的動作。當長期的過度飲用酒精, 大量的肝細胞被纖維母細胞所置換後便成為了大家熟悉的肝硬化, 而慢慢轉變成肝癌囉。

女人比男人嚴重, 外國人比亞洲人危險

女生的體重跟身材基本上較男生較輕較小, 所能承受的酒精量也較男生來的少。而東方人約有一半的人乙醛脫氫酶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 的表現量少, 導致容易喝醉。也因如此, 東方人因為酒量不大, 且欠缺ALDH容易造成飲酒後臉紅 (又稱 東方潮紅), 所以相對飲酒過量的情形較西方人較不嚴重。

每日攝取酒精建議量

酒精攝取的公式如下


酒量 (C.C) X 酒精濃度 (%) = 酒精克數

ex. 啤酒 500c.c, 酒精濃度 8% 的話, 500x0.08 = 40 (g)

每天建議不要超過50g的飲酒, 而醫學數據統計, 男生每日飲酒140g以上, 女生90g以上, 連續五年以上便有可能造成肝硬化, 所以建議一定要適量飲酒才不會造成自己的困擾唷!



參考資料:

(1)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liver/liver06.htm 老醫之家
(2) 好心肝會刊

圖片引用 :

中國中醫 http://zy.china.com.cn/zylc/neike/jjg/zyzl/35307.html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顧肝人生-1 病毒型肝炎

電視上常講
" 肝若是好 人生是彩色的 "
台灣人什麼不多, 肝病的人真的不少~
想當然爾, 工時常薪資少, 想著想著肝都硬了起來!

那怎麼保肝呢? 阿同伯保肝丸? 保肝酒 ?
怎麼想這兩種東西都會讓肝越來越硬而已....XD

一般來說, 肝病簡單分成幾種 :

1> 病毒性肝病 : 包括HAV~HEV 主要分成五種
2> 酒精型肝病 : 喝酒喝多了的人囉~!
3> 藥物或毒物性肝病 : 吃藥吃到肝壞掉~
4> 代謝異常型肝病 : 對某些物質代謝不良造成的肝病
5> 脂肪肝 : 嚴格來說不算是病~但是有些會造成慢性發炎


肝病的進程我簡單繪個圖來解釋一下 (圖ㄧ)

(圖一)

肝臟的發炎是肝癌最重要的因素。


人體的免疫反應就像是國防的武裝, 會將受外來病毒感染或是垂死的細胞清除。而當太急速的清除過大面積的細胞的時候, 人體會自動利用無功能的纖維母細胞進行空間的填補, 這就是肝纖維化的原因。而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肝臟的持續發炎反應。
那麼, 哪些因素會造成肝臟的持續發炎, 進而由肝炎變成肝癌呢?

我簡單的介紹台灣常見的肝病, 以及預防的方式。

1)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分成五種, 分別是A型肝炎--->E型肝炎。(圖二)

圖二


台灣人最常見的就是A型肝炎,B型肝炎和C型肝炎。

台灣的飲食衛生條件改善之後, A型肝炎的患者有逐漸受到控制。而B型肝炎和C型肝炎則是經由血液或是體液(性行為)感染, 即使台灣人現在已經施打B型肝炎疫苗, 不過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約有95%以上感染過B肝病毒, 而約有25%人為帶原者。而B肝帶原者要切忌過度勞累並定期追蹤肝指數, 避免因病毒感染造成的慢性肝炎轉變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C型肝炎, 又稱非A非B肝炎, 感染途徑與B型肝炎類似, 台灣南部盛行率高, 有些鄉鎮甚至高達50%。C型肝炎跟B型肝炎類似, 即使B肝是肝癌的最大宗, C肝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感染C型肝炎患者不能掉以輕心, 建議比照B型肝炎定期檢查並且注意飲酒量及不要太過疲累。

總而言之, 病毒型肝炎是台灣人目前造成肝癌的最大宗原因, 請大家一定切記定期健診, 而肝炎病毒帶原者也須遵守良好的生活守則, 唯有自己好好保護自己的肝, 人生才會是彩色的。

第一篇就先跟大家簡單介紹病毒型肝炎, 接下去會分別介紹其他型的肝炎, 以及吃什麼最保肝~

請大家拭目以待囉!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營養滿點~吃香蕉~好 ^____^b




"來人~餵公子吃香蕉"
這句戲謔的台詞~現在可真是為了公子好阿!
香蕉呢~是台灣大宗的水果
俗稱, 北芭樂南香蕉, 你看壽山的猴子長得多健壯呢.....XD
香蕉, 又稱甘蕉或芭蕉,為芭蕉科單子葉植物大型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南方,印度,西印度群島,大洋洲等地區。相傳,1482年由葡萄牙人在新幾內亞發現,後由傳教士傳入西方及東方。中南美洲以香蕉作為代主食及主食地 位,稱其為黃金。印度因佛祖常吃香蕉,而得佛性,故稱智慧之果,印度人常採香蕉製成粉,來做麵包,沖牛奶,是當 地老人與小孩的食物。(1)

從行政院衛生署的官方網站上面可以查詢的到每一百克的蕉蕉的營養素包含了水分77.3公克,蛋白質1.3公克,脂肪0.2公克,碳水化合物23.5公克,纖維1.6公克,維他命A 2.3豪克,維他命B1 0.03豪克,維他命B2 0.02豪克,維他命B6 0.29豪克,維他命C 10豪克,維他命E微量,為中鹼性食物(PH值8.8),含胡蘿蔔素,硫胺 素,核黃素,去鉀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鈣的含量是9豪克,磷24豪克,鐵0.5豪克,鎂23豪克,鉀290豪克,鈉4
豪克,鋅0.5豪克,菸鹼酸0.4豪克。(2)



有一則不算新的網路轉載, 裡面提到了吃香蕉的好處。

"吃蕉要吃黑蕉蕉 黑蕉蕉富含TNF可抗癌"

這篇文章的original來源是日本帝京大學藥學部的山崎正利教授發表了一篇名為 :

" バナナと免疫増強作用 " - 前田雅民,上田浩史,山崎正利: 新しい食品素材と機能,1997

其中探討利用了數種水果, 包括香蕉的萃取物, 對老鼠進行靜脈注射後發現,施打香蕉萃取物的老鼠明顯TNF-alpha表現量較其他組別的老鼠為高。 而另外有其他實驗也證實, 在腫瘤腹腔移植後的老鼠分別給與,或是不給與香蕉萃取物的飼料進行實驗。飼料中含有香蕉萃取物飼料的老鼠除了在抗腫瘤能力較控制組好, 且顯著的延長其生命, 而生存率為 3/10 (30%)。反之, 控制組則全部死亡。實驗證實了香蕉的確具有部份的抗腫瘤的潛力。

TNF-alpha (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是一種細胞激素, 可以誘導免疫系統的活化, 包括IL-1beta 以及IL-6等發炎前驅因子的表現, 並且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3)香蕉除了TNF-alpha外, 尚具有beta-胡蘿蔔素以及Vit C/E, 有抗氧化功能。而其中果膠糖可以刺激腸胃蠕動, 可增進排便的順暢度。而且因為香蕉的含鐵量高, 也相當適合女孩子食用。而香蕉因含鉀量高, 可抑制血壓上升, 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但是腎功能不好的人則需要注意食用。
最近台灣也進入了香蕉的盛產期, 在日本大多是菲律賓產的臭蕉, 味道與口感與台灣全然不同。台灣香蕉果香
濃厚且蕉肉Q且扎實, 真的是蕉中級品。 也請大家多多食用國產蕉, 也給台灣蕉農一點掌聲鼓勵鼓勵囉!



參考文獻 :


(1) 台灣癌症基金會
(2) 行政院衛生署 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
(3) バナナ大学 (http://www.banana.co.jp/pro/special/immunity-activity.html)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簡談 白黎蘆醇 (吃葡萄可以不吐葡萄皮)



白黎蘆醇 (Resveratrol, RSV) 為一種多酚類(Polyphenol), 產生於葡萄果皮或是一些漿果果皮之中。一開始關於白黎蘆醇的研究主要在探討葡萄屬植物對於抗感染反應中發現的, 是一種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

或許大家對於白黎蘆醇相當陌生, 白黎蘆醇除了存在於葡萄以及漿果類果皮之外, 下列幾屬植物也含有相當程度的白黎蘆醇:葡萄屬(葡萄, 土葡萄等), 蓼科 (虎杖) , 豆科 ( 槐屬, 花生屬, 三葉草屬等)以及百合科等七十餘種植物之中。


那麼,白黎蘆醇具備哪些使人更健康的功能呢?

(A) 降低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 缺血性心臟病, 高血壓)風險

RSV 影響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及 脂肪, LDL的代謝。花生四烯酸屬於必須脂肪酸(Omega-6), 花生四烯酸代謝後主要產生前列腺素, 血拴素以及白三烯, 對於嬰兒腦部發育相當重要。不過, 花生四烯酸不一定必須從飲食中直接攝取, 人體可由堅果類, 種子類植物中攝取合成, 因此花生四烯酸的過度攝取過量是目前先進國家飲食中的一大問題。花生四烯酸主要促進人體中發炎反應, 適度以及適時的發炎機制可以調節免疫, 但是過度的花生四烯酸會造成發炎因子的上升調控以及血拴素的生合成, 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 白黎蘆醇可以調節血液中花生四烯酸的濃度以及代謝(Moreno et al, 2000)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a). http://www.nap.edu/openbook.php?isbn=0309039940
b).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0871330


(B) 抗氧化, 延遲老化

RSV關於延遲細胞老化的相關科學文獻2003年發表於 Nature雜誌。Howitz et al 指出, Resveratrol可以誘導SIRT1基因表現減少p53生成, 進而延長細胞70%的壽命(Yeast: 60%, Fruit fly 30%), 而在Solari et al 的文章也提出, RSV可調控長壽因子Sirtuin表現, 除此之外sirtuin與AMPK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息息相關, 研究證明RSV的攝取可以調節細胞的生存需求的平衡以幫助細胞延長壽命。

參考文獻:

a)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25/n6954/full/nature01960.html
b)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848587



(c) 調控免疫反應

由於RSV調控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謝, 在免疫發炎反應中也可扮演了調節免疫角色。在過去的研究之中, RSV可以減緩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煙患者的GM-CSF, IL8等發炎前驅激素, 進而減緩疾病病程。除此之外,另外有研究指出, RSV的攝取可以抑制活化NF-kappaB進而抑制 IL-6,IL-1beta, TNF-a等Pro-inflammation cytokine,減少不必要的發炎, 也減低罹換血管疾病以及癌症風險。

參考文獻:
a): http://www.nutritionandmetabolism.com/content/5/1/17
b):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586044
c):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730501

(d) 降低罹癌風險

很多人直覺的以為抗氧化等於抗癌, 這是個不完全正確的概念。氧化後的自由基造成DNA damage 促成細胞的癌化只是癌細胞生成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他包括外來化學物質的刺激以及DNA複製錯誤,病毒感染等等錯綜複雜的因素。然而, 罹癌其中一個重要的共同因素便是過度的發炎反應。

發炎反應的產生通常背後代表了兩個意義 : 1)細胞(組織)持續性的傷害 2)特異性的免疫功能不彰, RSV在數篇文獻中證實可減少發炎性細胞激素產生 (IL-1beta, IL-6, TNF-a), 增強免疫細胞認知功能 ( 促進CD4 T細胞對於B細胞血癌的認識進而引起免疫反應的產生)。 除此之外, Puzzeto et al於Science中發表證實, RSV可以減少COX-1/2表現降低NF-kappaB表現, 使癌細胞轉移能力降低, 繁殖力降低並增加治療的可能性。簡而言之, RSV降低罹癌風險的能力構築在調控免疫反應及代謝反應等等, 環環相扣, 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
a):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275/5297/218.short
b):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730501
c):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54084


Reseveratrol 白黎蘆醇在一般食材中就可以攝取, 依照資料顯示, 即使是相同食材, 內含白黎蘆醇亦因產地, 品種而有所不同。 就以葡萄酒而言, 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加工葡萄酒。 在葡萄酒的攝取中, 建議少量且持續。而對於酒精類不上手的朋友, 也可以從葡萄, 花生, 桑葚等中攝取, 記得 :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囉!



Ref :

http://info.fy.org.tw/59/P11-12.pdf
漫談白黎蘆醇 - 郭順宇副教授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林小布的食品免疫部落格-簡介






第一次認真開始想經營部落格

決定開始經營部落格 並定名為食品與免疫, 其實決定的很倉促~

"Food and immunity" 一直是我想真正深入探討的話題。

2010年的Nature immunology發表了一篇名為: Vitamin D controls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and activation of human T cells的文章

那是我在日本求學時期, journal club的報告中最慘烈的ㄧ次 , 也是印象深刻的ㄧ次。

文章內容對於VitD影響了VDR(Vitamin D Receptor )進而影響PLC-gamma1的表現~

內文學術的部分有興趣的人可以查閱並和我一起探討。

不過, 最有趣的是, 當免疫學漸漸把觸角伸向營養學時, 真的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Biotechnology,又稱為生技, 並不是單純的ㄧ門純科學。

更切卻一點的說, 我喜歡稱為這是一門雜學。

生物科技簡單的包含了植物生物技術及動物生物技術。

當然免疫學也是其中一門生物科技學。

但是, 生物技術並非單純學術,而是可以應用於一般生活上的實用科學。

我, 今年三十, 對於很多大學者而言, 我不過是剛冒出頭的新芽。

但是, 我願意用自己對於食品科學和免疫學的專業和喜愛,

和大家分享ㄧ些簡單的科學新知, 並附註上一些詼諧或許不甚成熟的點評。

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讀友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見, 讓這裡成為share 健康的園地。


簡歷


作者 : 林俞宏

生日 : 1982/01/21

血型 : B

星座 : 水瓶

學歷 :

東海大學 食品科學系 2000-2004

國立暨南大學 生物醫學科技研究所 2004-2006

日本 大阪大學 醫學系研究科 癌免疫學專攻

經歷 :

高雄榮民總醫院 內科部感染科 2007-2009

日本 大阪大學 呼吸器,免疫過敏內科學 教學助理 (T.A.) 2009-2012

獲獎 :

國泰 優秀成績獎學金 2004-2006

JASSO 日本私費留學生獎勵金 2009-2010

兵庫縣台灣同鄉會 留學生獎學金 2010-2012

大塚敏美國際獎學財團獎學金 (大塚製藥) 2011-2012

大阪大學 微生物病學研究所獎學金 2012-2013

專長 :

腫瘤學, 免疫學, 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 微生物學, 基礎營養學 等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黃耆萃取物對於癌症末期臨床症狀緩解具有相當功效

2012-05-08 13:32:00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6至9成的末期癌症患者會出現癌因性疲憊的困擾,癌因性疲憊症是因癌症或癌症治療所造成生理、情緒與認知功能的持續耗竭,這類疲憊並無法藉由休息獲得緩解,且對患者的影響甚至超過疼痛、暈眩與憂鬱。有臨床研究顯示,黃耆萃取物可以有效緩解癌因性疲憊的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雙和醫院發表「癌因性疲憊症學術成果發表會」,研發發現,黃耆萃取物可改善癌末患癌因性疲憊症。 

雙和醫院副院賴允亮表示,根據一項使用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準,針對265位台灣癌症患者疲累症狀的分析顯示,高達8成以上的患者在睡覺後仍感到疲累,且精神無法恢復、全身虛弱沈重、記性變差;高達7成以上者會出現睡眠困擾、做事情無法持續,甚至需要勉強自己做事等症狀。
雙和醫院針對接受安寧緩和照護,且具中重度疲勞症狀的晚期癌症病患,以注射黃耆萃取物進行研究,黃耆是補氣中藥材,可以補氣升陽。賴允亮表示,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黃耆萃取物的患者有6成症狀獲得改善,效果可維持8周的時間。
為了緩解癌因性疲憊症對患者造成的困擾,研究人員從黃耆中萃取多醣成分,研究發現,黃耆多醣具有雙向調節免疫功能的效用,且可使免疫及細胞功能趨於正常,改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的造血功能,改善癌症患者不適及疲勞的情形。 賴允亮針對接受安寧緩和照護,且具中重度疲勞症狀的晚期癌症病患,以注射黃耆萃取物進行研究。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黃耆萃取物的患者有6成症狀獲得改善,效果可維持8周的時間。參與黃耆萃取物改善癌因性疲憊症臨床試驗的患者,都是經由台灣簡明疲憊量表(BFI-T)進行評估。此量表是由美國癌症權威中心MD Anderson研發,台灣中文版是由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林佳靜院長確認信效度,符合台灣臨床需求。將藉由蒐集患者的血液檢體,進行免疫相關指標檢測,未來以發展治療的相關藥物。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4811


點評 : 黃耆補氣雖然是老一輩人家都常使用的方式, 但是第一次可以科學應用到臨床可以說是相當令人振奮。 建議如果工作繁忙,壓力精神過大的朋友們不妨試試看, 黃耆+紅棗+枸杞熬粥, 補氣唷 (p.s 至於容易上火的朋友就得好好考慮一下囉!)